中新社南寧1月16日電(楊陳 張廣權)廣西人大代表、來自河池的壯族女性韋紅梅,16日身著本民族的節日盛裝出席了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二屆人大第三次會議。她在開幕會結束後成了媒體追逐對象。
  這樣的裝束,在廣西壯族地區平日已越發少見,壯族服飾、山歌、語言等傳統文化正面臨著消亡的危機。如何保護和傳承成為正在出席廣西人大和政協會議的代表和委員熱議的話題。
  廣西政協委員、知名相聲小品演員楊建偉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他到廣西農村各地去採風發現當地會說壯語的人越來越少,平日街頭已很難見到身著壯族服飾的民眾。為此,他特向本次會議提交關於壯族服飾文化保護的提案。
  近期,楊建偉驚喜地看到,廣西政府為保護少數民族文化已採取切實可行的行動——決定每年農曆三月初三為廣西法定假日。他認為,此舉必將有力推動壯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民眾過節時會穿上本民族的服飾,體驗傳統習俗。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是世居在廣西的壯、瑤、苗、侗等少數民族的共同節日。每年的這一天,各民族青年男女們都會像趕圩一樣匯聚在山坡上對唱山歌,以歌會友,以歌傳情。
  韋紅梅是一位農民,她告訴記者,山歌在她的家鄉就如同一種“精神力量”,“在我們那裡,大家開心、不開心都會唱山歌,有時候在地里幹活累了,停下來一起唱幾句就會覺得很有力量。”採訪中,韋紅梅當場清唱了幾句,歌聲悠揚,引人入勝。
  雖然壯民將山歌文化視若珍寶,但在其他地區,民眾對壯族文化卻知之甚少,這讓韋紅梅覺得很可惜。“壯族除了山歌,還有銅鼓、壯錦、服飾等很多民俗文化,好的東西應該大家分享,現在‘三月三’被定為公眾節假日了,相信以後會有更多的人通過假期瞭解我們的壯族文化。”
  來自百色的代表羅新勇亦有同感。他說,雖然當地每年都會在壯族布洛陀文化發祥地——百色市田陽縣舉行規模盛大的祭祀始祖活動,但壯族文化的傳承依舊出現了斷代現象。“就連世代相傳的山歌,現在也只有父輩們會唱,我們這一代都不會了,這是很遺憾的。”
  廣西人大代表、壯族書畫家吳學斌認為,“三月三”確立為公眾假期是“壯民族的大喜事”。吳學斌說,壯族是中國56個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此前其他省份也有將民族節日設為公共假期的先例。壯族除在廣西及周邊省市有分佈外,在東南亞的許多國家也有壯族後裔。廣西將“三月三”從法律層面定為節日,將對壯族文化的推廣、弘揚、宣傳起到促進作用。
  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陳武16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廣西將挖掘民族文化遺產,打造民族文化精品;實施文化睦鄰工程,加強與東盟文化的交流合作。”具有同源性的少數民族文化,無疑也是加強廣西與東盟交流的一把“金鑰匙”。
  廣西人大代表、英國華夏文化協會會長貝學賢認為,廣西可以將“三月三”公眾節假日作為一個窗口,向世界展示當地少數民族文化。與此同時,搭建一個民族文化與世界互動的平臺,如邀請國際知名設計師到當地採風,在其作品中增加中國民族元素,以此擴大文化影響力。(完)  (原標題:壯族傳統文化面臨消亡危險 廣西借"三月三"傳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znltjacu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