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9月20日訊(記者 馮瑜)今天上午,繼在日內瓦公佈自己領銜的阿爾法磁譜儀(AMS)項目最新研究成果後,諾貝爾獎得主、祖籍山東的華人物理學家丁肇中授權承擔該項目基礎組件熱系統的總負責人、歐洲核子中心高級合作研究員、首席科學家、山東大學熱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林在中國發佈這一成果,宣告宇宙中存在暗物質的6個基本特征已發現5個,證明暗物質的存在不再遙不可及。
  2011年,AMS由美國“奮進號”航天飛機送入太空,是目前唯一永久安放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粒子探測器。AMS以探測外層空間反物質、暗物質以及宇宙射線的起源為目的,由16個國家和地區的600餘名科學家歷時16年完成。程林介紹,他率領的山大團隊完成熱系統的研製,並帶領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瑞士蘇黎世高工等不同單位的30多位科學家歷時7年完成測試。目前,熱系統是國際空間站上中國製造的唯一大型組件。
  根據現有理論,宇宙中的暗物質遠遠多於普通物質。暗物質碰撞會產生過量的正電子,AMS可對宇宙射線中的正電子進行精密觀測。發佈會上,程林公佈了已發現的宇宙射線中過量正電子的5個基本特征,即正電子比例上升是從80億電子伏特的能量開始;在速率方面,正電子占電子與正電子總數的比例快速增加;在2750億電子伏特左右停止增長;比例上升的過程較為均衡,沒有明顯的峰值;正電子似乎來源於宇宙空間的各個方向,而不是某個特定方向。“還有一個特征是測量正電子產生率會不會驟降。如果是,就意味著更多的人將認同宇宙中存在暗物質這一說法。”程林說。  (原標題:暗物質“存在說”趨明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znltjacu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